想要孩子一辈子眼睛好不近视,或控制近视度数过快增长,避免高度近视,近视防控一定要做好。
有些爸妈虽然也知道要近视防控,但未必能做到。试想,如果有一天孩子无比哀怨的说:“好羡慕那些不戴眼镜的孩子呀!”这时身为父母的你该多愧疚呀。
其实,近视防控并不难做到。遵照科学的方法养成习惯之后,其实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轻松。
今天小编就为宝爸宝妈们好好介绍一下青少年近视防控。
一、不同年龄段的防护侧重
儿童青少年是身体的发育期,也是眼睛的发育期。从0岁到18岁,儿童青少年年龄跨度大,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,保护眼睛、近视防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。
婴幼儿期(0-3岁)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视觉发生从仅看见光感到逐渐看清画面的改变。眼保健主要是筛查儿童有没有先天性致盲性疾病。
幼儿园阶段(3-6岁)是孩子视觉发育的敏感期。这个时期就要开始防控近视啦!
3岁就应该给孩子建立眼健康电子档案了,定期检查,动态监控孩子的眼睛发育情况,以保留足够的远视储备来“对抗”未来可能发生的近视。
这一时期还要特别注意弱视、斜视等问题。现在儿童斜视和弱视的患病率高达3%。斜弱视会影响孩子眼睛的发育,也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。但往往因为症状不明显被忽略,所以需要通过定期医学检查才能发现。
小学阶段(6-12岁)是孩子近视发生的高发期,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,班里“小眼镜”也越来越多。这个时期就更要注重近视的预防了,定期检查,动态监测眼轴的增长,远视储备的变化,早发现早干预。
如果孩子已经小度数近视了,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。定期去专业的眼视光门诊进行检查,除了屈光检查,眼轴和双眼视功能的检查也必不可少。
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,都要注重各种场景的预防手段。下面咱们会详细讲解,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。
中学阶段(12-18岁)是孩子近视发展的控制期。你会发现身边大多数的孩子其实都已经戴上眼镜了。这就需要有效的控制近视度数增长,避免成为高度近视,造成更严重的影响。
二、近视防控的意义
很多人认为,近视是一种常见眼病,孩子近视了就戴个眼镜呗,虽然不太方便,但那么多人不都戴眼镜嘛,为什么非要近视防控,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呢?有什么意义呢?
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要先了解——
1、 近视是怎样发生的,它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?
正常情况下,婴幼儿的屈光状态是处于远视的状态。随着生长发育,逐渐趋于正视,该过程被称为“正视化”。
然而,很多孩子眼睛的生长发育太快了,超出了正常的发育进度;而且从远视发育到正视后并没有停止,而是继续“生长”。
= 1 * GB3 ① 眼睛从正视变成了近视
由于近距离用眼时间长、负荷重,会导致孩子的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,晶状体不能放松,调节失衡。
睫状肌的调节就像 “弹簧”,如果用眼过度使睫状肌这个“弹簧”绷得太紧,使其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持续的收缩状态,“弹簧”的弹性就会变差,看远的时候也无法放松。长期如此,正视“生长” 成近视。
= 2 * GB3 ② 近视度数加深变为高度近视
如果真性近视发生后,各种使眼睛疲劳的因素得不到缓解,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造成调节滞后,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(这种离焦状态被认为是促进近视度数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),使眼轴长度持续增长,近视度数增高成为高度近视。
= 3 * GB3 ③ 从高度近视发展为病理性近视
如果眼轴的延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,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,视网膜和脉络膜会变薄,出现各种眼底并发症,则成为病理性近视。
2、近视防控的意义
宝爸宝妈一定要清楚:近视一旦发生,就不可逆转。近视度数只可能增长,不可能降低。所以寄希望于“治愈近视”是不现实的,一旦高度近视,就追悔莫及了。
另外,宝爸宝妈一定要清楚,高度近视可不只是近视度数比较高而已,更不是只要戴上眼镜就能缓解。很多高度近视的人,即使配戴眼镜矫正,视力也很难达到正常标准。
更要命的是,高度近视会引发很多的眼底并发症,比如脉络膜新生血管、黄斑萎缩、黄斑裂孔、视网膜下出血、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,甚至致盲,造成严重的、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