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目前近视是无法治愈的,有的家长却表示:“我家孩子通过某机构的治疗,近视度数的确降低了啊,视力也提升了……”
对此,国家卫健委、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有明确规定: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对外宣传中使用“康复、恢复、降低度数、近视治愈、近视克星”等表述来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。
可见“降低近视度数”属于虚假宣传,那这种骗局是怎么实现的呢?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秘!
“近视治疗”前后所用视力表不同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》中指出:远视力筛查应采用《GB11533—2011国际对数视力表》。如果采用非标准视力表会导致视力检查结果偏高。比如下图中右侧E视标中间一划明显较短,这样会比左侧同等长度的E视标更容易辨认。
有些机构在“近视治疗”前使用标准视力表,“治疗”后使用非标准视力表,这样就会让家长误以为孩子视力得到提高。
“近视治疗”前后视力检查距离不同
标准对数视力表的检查距离为5m,如果小于这个距离,视力检查结果也会偏高。比如“治疗”前使用5m距离检查视力是0.6,“治疗”后使用3m距离检查结果是0.8,其实不是“治疗”的作用,而是通过距离在搞鬼。
“近视治疗”前后眼睛调节力不同
儿童青少年眼睛调节力较强,影响检查结果,临床上会采用睫状肌麻痹的方法排除调节影响,得到最真实的屈光度数。比如主觉验光为400度近视,睫状肌麻痹后验光为200度,说明近视度数就是200度;如果主觉验光为100度,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没有度数,说明只有假性近视。所以要以排除调节后的验光结果为准,并且睫状肌麻痹后往往度数偏低。
而有些机构将睫状肌麻痹的过程包装成“近视治疗”,“治疗”前后的调节能力不同造成了近视度数降低的假象。
正是由于广大家长对近视防控的不了解和相关信息的不对称,才导致了市场上这些骗局的出现,而这也是我们做近视防控科普的基本意义。在此也提醒广大近视孩子家长,不要盲目的追求治愈近视,科学的手段可以很好的预防、矫正近视和控制近视发展,呵护孩子的眼健康!
-->